满目疮痍下,我看到了平安夜那晚的星光
1937年的平安夜
冷!彻骨的冰冷
没有热闹的人群
没有圣诞树和彩灯
也没有平安与温暖
只有满目疮痍的南京城
和各自逃散的平民们
1937年的平安夜不平安
1937年日军在南京大肆烧杀淫掠
昔日的繁华变成了如今的地狱
1937年底,几个日军士兵持枪聚集在南京玫瑰理发馆门前,环绕着简陋的圣诞树作乐
在外籍人士的日记中
一言一语
一字一句
流露出的是深深的无奈与愤怒
而此时的难民们则是恐惧与绝望
“一个人的浅滩,一群人的深渊”
12月24日。8时出发到南京码头领取马料……我从岸壁往下张望,在波浪翻滚的浅滩,看见了令人震惊的凄惨情景。只见无数尸体漂浮在江面上,乍一看,还以为是河滨的沙石,可能多达几百、几千人吧……
——采自《小原孝太郎日记》
被日军击伤右腿的14岁南京儿童,正在接受救治。
妇女们面临着可怕的困境
她们甚至不知道该待在哪里
“不知何处栖身”
12月24日。许多妇女面临着可怕的困境:和丈夫呆在家里,日本兵来时用刺刀将丈夫逼走,她们遭到强奸;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来躲避,把丈夫留在家里,丈夫又有可能被当做士兵抓走,并被枪杀……大火仍然映照着南面与东面的天空,很明显,所有的商店都被抢劫,然后放火焚烧……
——采自《魏特琳日记》
男人们的处境也丝毫不比妇女好
仅仅是被怀疑曾经是中国士兵
他们就必须要被枪决
“被怀疑的代价”
12月25日。夜色笼罩,一路上碰到了好几具尸体。这些尸体已经连续12天横陈在街道上,无人收殓……我旁边的金陵中学,今天得交出20多名男子,因为怀疑他们曾经是中国士兵,这些人都必须被枪决……
——采自《拉贝日记》
下午4时30分。我去了金陵大学。在这之前,有一批哭哭啼啼的妇女告诉我,她们听说日本人从难民中挑选出一些男子,如果没有人能够证明他们的身份,他们将被杀死。
——采自《魏特琳日记》
无辜的平民们
可能只是在劳作
可能只是在街上行走
就会被日军毫无征兆地残忍杀害
“人间炼狱”
12月24日。威尔逊大夫给我看了几个病人。一个渔民的下颚被子弹击中,全身被烧伤……我还进了停尸房,其中有一个平民,眼睛被烧掉,头颅完全被烧焦……一个大约7岁的小男孩的尸体上有4处刺刀伤口……过圣诞节目睹这些情景是不会有好心情的,但是我要亲眼目睹这些残暴行径,以便将来我能作为目击证人把这些说出来。
——采自《拉贝日记》
日军在南京上海路上搜捕市民,此照片由马吉牧师在室内偷拍,由拉贝保存。
遭日军破坏的教堂一景
侥幸逃脱的难民们
惊恐地躲进了外籍人士设立的安全区
虽然安全区内也未必能安全多少
但至少还有一线活下去的希望
"我原来一直以为,在我这儿安置的难民有350人~400人。
韩先生准确统计的结果显示,在我的办公室和院子里投宿的人一共有602名(302名男子,300名妇女,其中有126名10岁以下的儿童,有一个婴儿仅两个月)。
这个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公司的14名职员、杂工和他们的家人,这样算起来总数约有650人。"
——采自《拉贝日记》
但是,
侵略者揉碎了难民们最后的梦
他们冲进了安全区
抢劫我们的同胞
奸淫我们的姐妹
仅仅在我们的蚕厂内,平均每天就要发生10起强奸或劫持妇女事件。
日本士兵不分白天黑夜地闯进我们的住所,调戏或污辱妇女,抢走所有他们看上眼的东西。
不仅仅中国人的住所,美国人居住的房子也同样如此。
——M.S.贝茨
1937年12月25日
"10时,我被叫到我的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他要求我们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找到了21人......许多姑娘来问我,日本人会不会从她们中间再挑选另外79名?我所能回答的是,如果我能阻止的话,应该不会。"
——采自《魏特琳日记》
你们的坚持如星光闪烁
即使在面对日军的不间断骚扰,国际友人们还是准备了简单的礼物,给这个残酷寒冷的冬天增加了一丝慰藉与温情。
我今天早晨将我们昨天晚上已经点过一次的红色圣诞小星星整理干净,又重新包装好,连同西门子日历记事簿一起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鼓楼医院的女士们。
——采自《拉贝日记》
今天下午,玛丽一直在装饰圣诞树和用于圣诞礼拜的房间。我们选择了楼上一间朝北的房间,房间的一面窗子上有厚厚的绿色窗帘。现在这间房间很可爱,有如从天堂来的竹子、圣诞树和红色的圣诞飘带。
晚上6时30分。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圣诞礼拜,程夫人的儿媳及4个孙子也参加了。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的简单礼物。
——采自《魏特琳日记》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在难民们心中打开了一扇窗,告诉他(她)们要勇敢、要坚强,要相信这个世界并没有被黑暗吞噬,夜空再漆黑也有人愿意为你披上一缕星光,照亮前方的路。只要心中还存有信念,相信正义,那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我们终将胜利团聚。
今日的我们回顾83年前的那场浩劫,仍被这份温情与勇敢所打动,我们铭记、感恩、祈祷,惟愿历史不再重演。
审校 | 李凌 赵伊汉 俞月花
编辑 | 赵美娜
签发 | 凌曦